自我成長回溯---艾瑞克森(Erikson)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

我排行老三,有兩個姐姐,兩個妹妹。

我出生時父親自行創業,在台中開飯店,那時飯店生意好的不得了,但在我出生後不久,父親即沉迷於賭博,後來因賭債將飯店賣掉並躲至高雄做市場小生意。那時我一歲多還小,所以父母將我託給台中的保母照料,就與我失去聯繫了。

       之後母親在高雄收到一封前員工的來信,信中描述她去保母家偷看我,看到我過得並不好,保母管我很嚴厲,常規定我坐著不準動直到她做完家事。當時的我的確乖得像魁儡一樣,所以她希望我母親能想辦法將我從保母處帶走。

       母親後來想辦法請阿嬤將我接走照顧,那時我已經快四歲了吧!母親形容我去阿嬤家時已經變得呆呆笨笨了,沒有別人的指示完全不敢動,常常可以呆呆站著一兩個小時不動直到有人叫我為止,甚至常常站到睡著了還是不敢離開原地,我記得我一直到七八歲還是這個樣子。

       小時候的我沒有自信,很自卑,沒有自己的想法,擔心別人生氣,每天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,任何事都配合大家,沒有自己的聲音。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國中;國中二年級時我因為智力測驗99分而被分到所謂的壞班,我在班上坐在第一排,只會安靜的坐在位置上乖乖聽課,呆呆笨笨的樣子隨即不久即變成霸凌的目標。

       我是第一屆男女同班,班上男同學覺得欺負我很好玩,從一開始的一位男同學到後來變成全班同學。

       曾經有男同學故意丟鋼杯丟到我的頭而導致我的頭裂開流血,到現在那傷疤還在,也曾經有女同學因為好玩走過來賞我一巴掌,我衝去追她在走廊上跟她打架。上課時後面不停有橡皮筋射我,椅子被分解跌坐在地,書包文具被釘子鐵鎚敲壞是常事,上廁所要隨時防範被男生偷看。我去跟老師講變成”爪耙子”,被欺負的更嚴重。父母息事寧人不願意把事情鬧大,只叫我好好念書想辦法不要待在壞班。

       那一年似乎是我覺醒的一年,本來呆呆笨笨的我突然體認到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人可以幫助自己,要救自己的方法只有靠自己,我想著我那麼乖為什麼要被編到壞班,父母姊妹都覺得我笨沒有用,但我真的甘心被如此看待嗎?我心中很清楚班上同學跟我是不同世界的人,我也很清楚知道如果我不想辦法脫離,到了高中職我還是會處在這樣的環境。

       不知道為什麼,國中二年級的我已經很清楚知道人有分階層,而這個階層是因為學歷分數以及妳父母的背景去劃分的,我能救自己的方法只有念書,那一年我很努力念書,大姊告訴我,國二暑假會有一次分班考,只要我考好就會有機會轉班,因為怕繼續被霸凌,我拚了命的念書,到了國三我真的轉到次好班了,我的頭腦也仿彿慢慢開竅了般,努力唸書考上了護校。

       還記得考上那年,一向瞧不起我的父親對我說:我真是走狗運。那句話我到現在還記得,雖然我一直試著原諒他。

       在家中不受重視的我地位是很低的,我常感覺到家人無意的言語輕視,其實我的內心很受傷,到後來我才知道其實我的自尊心是很高的。我不想被任何人看不起,真的。

       護校一畢業我迫不及待離家,跑到了最北端的基隆長庚工作並住宿。存了兩年錢我又跑到台中念護專,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又轉到北部恩主公醫院上班,因為想脫離貧窮以及不想被家裡的人瞧不起,我又在婚後半工半讀加帶小孩從北醫護理系畢業,完成一直以來的大學夢想。

       因為從小的經歷,對於別人的悲傷特別能感同身受,我深知一個小孩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驗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的深,也因為如此,我看到受虐的孩子往往會覺得心痛。但是你會發現,這樣的孩子是如此的多,救也救不完。

       教育能影響生命的高度與深度,但是又有多少的孩子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來?

回溯自我發展

我的人生在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 -- 嬰兒期到學齡兒童期:

都是發展不好的,那些因為發展障礙的特徵我都有,包括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缺乏信心,行動畏首畏尾,畏懼退縮,缺少自我價值感。

 

到了第五階段 -- 12-18歲(青少年期-青春期):

因為霸凌的刺激我開始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,並開始發展良好。

 

   到了第六階段­­ -- 發展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(親密與孤立)階段:

   因為小時候的經歷,在親密與孤立之間我會交錯出現,我還是無法與人真正地的產生親密關係,我習慣事情自己解決,不假手他人也不尋求協助,所以孤立的現象有時還蠻嚴重的,孤獨的感覺還是一直出現在我的人生之中,雖然我會假裝一切很好,與人保持良好的互動,但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覺得還是處於無法信任別人的狀態居多。

 

    目前的我處在人生第七階段 -- 31-50(成年中期):

    發展任務精力充沛(生產)與停滯頹廢,在這階段我想我應該是發展良好,我接手了一家托嬰中心並對我的工作充滿熱情,我希望我能將這些小寶寶照顧得很好,讓他們快樂有安全感,之後行有餘力也可以為這個社會付出一些社會責任與關懷,對我來說,每一個小孩都是社會生命的能量,孩子無法選擇出生的家庭,也無法選擇他們的父母,他們是最弱勢的一群,我希望我的後半生能投注在弱勢的孩童身上。

 

    最後,我感謝我選擇讀護理為我的人生方向,因為懂心理學,懂人類發展學

,所以我有幸能隨時察覺自己,並盡力去修復自己內心的傷疤。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小孩。這心中的小孩需要有機會修復,人生才會解脫並得到快樂。

如果我有幸能幫助別人,其實也是在幫助我自已,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快樂,我想這就是我生命中熱情的所在。

 

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

階段

年齡

發展任務與危機

發展順利的特徵

發展障礙者特徵

1

0-1(嬰兒期)

信任與不信任

對人信任,有安全感

面對新環境時會焦慮

2

2-3(幼兒期)

自主行動(自律)與羞怯懷疑(害羞)

能按社會行為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

缺乏信心,行動畏首畏尾

3

4-6(學齡前兒童期)

自動自發(主動)與退縮愧疚(罪惡感)

主動好奇,行動有方向,開始有責任感

畏懼退縮,缺少自我價值感

4

6-11(學齡兒童期)

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

具有求學、做事、待人的基本能力

缺乏生活基本能力,充滿失敗感

5

12-18(青少年期-青春期)

自我統整(認同)與角色混淆

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

生活無目的的無方向,時而感到徬徨迷失

6

19-30(成年早期)

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(親密與孤立)

與人相處有親密感

與社會疏離,時感寂寞孤獨

7

31-50(成年中期)

精力充沛(生產)與停滯頹廢

熱愛家庭關懷社會,有責任心有正義感

不關心別人生活與社會,缺少生活意義

8

50-生命終點(成年晚期-老年期)

自我榮耀(統整)與悲觀絕望

隨心所欲,安享餘年

悔恨舊事,徒呼負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